
庫倫洛夫 Cesky Krumlov(簡稱CK)位於南波希米亞,是捷克人心目中最美的小鎮。
以超過三百座歷史建築物而聞名,
1992年受封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的人類遺跡城市。

一般遊客應該很難拍到空中鳥瞰庫倫洛夫的照片,所以擷取自捷克旅遊局, 可清楚看到呈S型的伏爾塔瓦河貫穿全鎮。
在捷克文裡,Český Krumlov原意為「彎曲的河邊草地」(Crooked Meadowland),
描述了S型曲折的伏爾塔瓦河,蜿蜒穿過小鎮的環境特色,
而河道將小鎮圈成了兩個區域,像極了太極圖案的小城鎮。
照片左半部為東北邊的山丘,是以古堡為主的「城堡區」,
照片右半部則為西南邊,是被河水包圍以市政廣場(Namesti Svornosti)為中心的的「舊城區」。
CK小鎮自13世紀幾百年來歷經五大家族統治歷史,因地處偏南,又被伏爾塔瓦河環繞,
形成天然障蔽,所以未經任何戰火肆虐,五個多世紀以來平安發展。
在19世紀後,幾乎沒有新建築物,今日的庫倫洛夫,與兩個世紀前沒有什麼兩樣。
這也是他在1992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

從布拉格搭乘REGIOJET巴士,經過三個多小時,在下午三點終於抵達目的地,
傳說中拖著行李箱走在石坂路上,果然不是普通的辛苦,
因此就先到民宿安置好行李,就準備來好好探索這夢幻迷人的小鎮。

這是我們的民宿,處於非常好的地理位置,正好位於「城堡區」和「舊城區」的交界處。


我們決定先前往「城堡區」,從民宿巷子走出來右轉,馬上就可以看到舊城區連結城堡區的拉賽尼基橋。
[ 城堡區 ] 拉賽尼基橋 Lazebnický most

橋雖不長,卻聚集很多街頭藝人和在此欣賞駐足的遊客。

在橋上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彩繪塔

橋下流過的就是伏爾塔瓦河,河畔兩旁有著悠閒享用下午茶時光的人們。
[ 城堡區 ] 拉特朗街 Latrán Ulice

過橋之後,就來到拉特朗街,這邊有許多風格小店,整段路就是這樣微微上坡,一直接到城堡大門。


連換錢所都這麼可愛,邱先生正在認真換算匯率中。
不過可以告訴大家,不要被可愛的店面騙了,這裡匯率比較不好,請忍耐再往前走個約50公尺。

就是這間的匯率很好,應該是我們在捷克換到第二好的,其他網友推的也都是這一家,
雖然他看起來好像關門了,但其實並沒有,勇敢推門進去吧xD!
[ 城堡區 ] 第一庭院

當過我旅伴的人都知道,我是那種做事後功課的人,
因為我不想旅行的時候被制約,人生沒有那種必買必玩的東西,我都是隨心所致,
回家才開始查到過景點的背景故事,所以很容易會遺漏重點。
因此(好啦我要講重點了),
我們其實已經進到城堡區了,但我卻沒拍到城門(哈哈哈哈Orz)
總之呢,城門進來之後就來到第一庭院。
第一庭院兩側是一整排粉彩色的房屋,這裏以前主要是馬舍、騎士房舍、藥房、倉庫、釀酒場的所在地。

來到庫倫洛夫城堡,很多旅人的重點就是來看看全世界唯一有護城熊的地方,
地點就在第一庭院連接第二庭院的這個橋下的護城壕溝,
我們這次在庫倫洛夫停留兩天,參觀城堡區因沒有開放時間的限制,我們於第一晚晚餐後來此散散步。
大約晚上八點左右,完全沒有見到熊熊,所以我猜熊大人應該在休息了xD
[ 城堡區 ] 第二庭院

第二庭院四周皆是灰色建築,其磚牆、雕花、窗台是畫出來的,
因為講求對稱,所以在不能開窗的地方也會畫上窗戶以求對稱,所以真、假窗戶摻半。
在過去,這邊是給騎士使用的房舍,和事務官辦公室之用。


這個高大的門廊,是第二庭院通向上方第三庭院的騎士通道,在古代可以方便騎士直接策馬進入城堡。
[ 城堡區 ] 第三、四庭院

第三、四庭院牆壁,延續著彩繪建築風格,有著希臘及羅馬寓意與神話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立體彩繪壁畫,
均為羅森堡家族(Rosenberg)在位時的作品,都還保存的很好。

[ 城堡區 ] 空中橋廊 Cloaked Bridge

一直向上後,來到景觀最好的地方,站在空中橋廊,紅色屋頂組成的小鎮風情一覽無遺。

從大紀元的採訪報導中,擷取這張空中橋廊的全貌,我們就是站在第四層的拱門下拍照的。
這座興建於15世紀的「石柱空中橋廊」(High Bridge),中世紀時一座木質吊橋連接兩端,
1686年改建為石橋,三層樓的廊橋建於巨大的石柱上支撐,
之後三次加高,變成現在也稱為「斗篷橋」(Mantelbrücke)。



[ 城堡區 ] 登彩繪塔

把城堡區的庭院都逛完之後,我們要來登塔囉!

整個城堡區分為好幾個部分,統稱Hradní Muzeum(Castle Muzeum),都是早上九點開放參觀,
我們安排在第二天早餐後前往。

先到票務中心買票,有很多種參觀和導覽組合,但我們很懶惰,只想登塔而已(喂)
登塔的費用是一人50克朗。


票要收好喔,這裡都是全自動感應條碼,進出都要刷。

第一層樓的窗戶。

階梯窄窄的,並不是很好行走。

爬得越來越高,窗外的景色也越來越清晰。

其中一層有模型介紹彩繪塔的生成歷史。


爬上這個最窄的樓梯就表示即將抵達塔頂了。

伏爾塔瓦河所包圍的小鎮盡在眼底。


在河畔旁玩水的一家人,生活真是愜意,好享受啊!

換個角度再拍拍,天氣也很好,陽光灑落在這童話小鎮的每個角落。
[ 關於護城熊 ]

在城堡第一庭院連結至第二庭院的橋下,也就是城堡的護城壕溝(Bear Pit)飼養著幾隻熊。
傳說因羅森堡家族(Rosenberg)跟義大利的歐西妮家族(Orsini)有親戚關係,
捷克語「Orsa」母熊之意,因此從16世紀開始,盧森家族就在護城河內養起了兩隻熊,
除了防禦功能,還有象徵兩家族的交情匪淺。
離開城堡區前,先來說說我是在甚麼時間點遇見熊熊大人的。
第一次見到熊,是第一天晚上八點多,我們到空中橋廊拍完照,
因天色開始變暗,所以我們開始返回民宿的路上。
經過第一庭院時,看見一家人在上圖紅色箭頭的樓梯那邊,我也趕緊圍過去看看。

哦哦! 是熊大人出來溝渠放風,開心地在吃草。

第二次是早上九點,我們吃完早餐準備要登彩繪塔,
就遇見熊大人開心地沐浴中。

迎著徐徐的微風、和煦的陽光,感覺超舒服的啊!
所以說外國熊和外國人一樣,都是早晨洗澡的囉xD?

第三次是在登完彩繪塔,大約是早上十點,我們正準備要離開彩繪塔,
從塔一樓的窗戶,可以看到溝渠下的角度,可以發現橋上的大家都在尋找熊大人的身影,
不過很抱歉,只有在塔上的我們才看得到(得意)。

熊大人沐浴完在吃早餐啦! 感覺剛洗完澡的毛好柔軟,好想摸一下xD
不過我們一直都只有見到一隻熊,不曉得另外一隻是躲在哪邊休息去了。
但我們真的很幸運,有人專程來看熊也不見得遇得到。
[ 舊城區 ] 聖維塔教堂(Kostel sv. Vita)

參觀完城堡區後,我們就到舊城區隨意晃晃,
穿梭在錯綜複雜的石坂小路間,時而階梯向上、時而斜坡向下,
有時走到死胡同,再折返回來。
途中遇到這個好熟悉的建築,讓我們回想一下。

這不就是在登高拍風景時,超級搶鏡的建築物嗎?(紅色箭頭處)

好像遠看比較厲害,近看比較普通(喂)
不過這個建於1407年的聖維塔教堂是捷克非常重要的建築代表作,在中世紀是貴族們的信仰中心,
教堂在興建之初只有聖壇部分,到了1439年後才陸續增建教堂的主體,
內部的石柱、聖壇及精致的圓頂、從15世紀開始就耗資為它添加許多精緻的壁畫,都很值得一看。
16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家族,威廉羅森堡與妻子之墓就在教堂中。
至今的建築外觀與祭壇裝飾,因多次請外國建築師改建之因,揉合了哥德式及巴洛克式風格。

進入參觀免費喲! 我們趕快進去瞧瞧吧!

教堂裡都有工作人員,開放後半段參觀,可拍照,但不能開閃光,說話也必須輕聲細語。
我們雖不是教徒,但仍在裡頭竟坐了一會兒,感受這裡的歷史文化與令人安心的莊嚴氣氛。

[ 舊城區 ] 市政廣場(Namesti Svornosti)

市政廣場 Namesti Svornosti ,或稱舊城廣場,也有人稱斯渥諾斯基廣場。
舊城區為平民的生活場所,以市政廣場為中心,13世紀就已規劃存在,
小小的廣場周圍圍繞著中世紀建築,木屋改建成石造房屋,
沒有繁複的裝飾雕刻,建築形式及建築外觀牆面是溫暖色調各種彩繪,流露出濃厚的、浪漫的波西米亞風格。

現在的小房子被改建成各式各樣的商店,很好逛很好買,錢包必須看緊一點xD

這裡當然也有可愛的小鼴鼠,拍完之後才發現鼴鼠媽媽在我背後盯著我,她很火xD



市政廣場上豎立著建於1716年的黑死病紀念柱(Plague Column),
不過大家已經知道我拍照都沒再拍重點的,我有看到紀念住但沒拍到,
疑似是上圖右邊被我切到一小角的這個(非常地不負責任:P)。

我們在這木製小店逛了好久,還買了一個頗重的砧板。



紀念品中常見的小房子磁鐵就是以市政廣場的這排房子為模型,顏色都超級的粉嫩可愛。

伏爾塔瓦河上除了拉賽尼基橋,還有其他石橋,不過我查了好久都查不到名字,
橋通往離市政廣場稍遠的地區,河畔餐廳與民宿林立,
我想整個庫倫洛夫市中心,應該都被觀光客佔領了吧xD!


伏爾塔瓦河的水位不深、水流也不湍急,還有幾處砂石淤積,危險性不高,
重點是水質清澈,很適合用另外一個角度欣賞庫倫洛夫,於是成為泛舟樂園。



第二天下午到了離開小鎮,前往布拉格的時刻,
拖著行李越過一個小山坡,再看一眼這裡的美景。

附帶一提庫倫洛夫的巴士總站,大家一下車都會習慣性的往前走(往公車站牌數字小的方向),
這樣子會繞一小圈,通過汽車車道,進到小鎮裡頭。
所以背包客們其實可以往後走(往公車站牌數字大的方向),有一個像登山口的地方,
雖然有個小斜坡,但是比較近,也可以搶先一步看到庫倫洛夫的全景,我們也是回程才發現的。

再會囉! 這個童話般的小城鎮,很悠閒也不擁擠,
下次來捷克記得排進行程裡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