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國曆3月5日或3月6日,二十四節氣裡我最喜歡的一個。
『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
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
其實今天不是驚蟄日,
但是在雨聲伴著雷聲中醒來,有一種大夢初醒的感覺,
打開音響播放聽到快爛掉的陳綺貞,
久違的感覺,在心底悄悄地蹦了出來。
大地醒了,我似乎也該醒了。
當我確認做得太多還是太少的時候,
其實又是我失去自信、懷疑自己的時候。
還是那句老梗,
做我該做的,該會是我的就會是我的,不是我的強求也沒用。
下雨的時候,
應該是洗掉煩惱,重新出發的最佳時刻,
帶不走的、丟不掉的就讓大雨侵蝕吧!
我不能讓身心放著發霉,
老是自怨自艾的女孩兒,一點都不討人喜歡。
雖然下雨,還是要keep walking...
也許我該學著不那麼執著於重點所在,
在乎的不該是結果還是過程,而是目的,
恩,就是初衷,
最原始的那份感動,和奮不顧身的那股動力。
X
轟隆隆隆著,
雨過就會天青吧!
我還是相信,人是最美好的風景。
平凡的事情,往往很難,
我在等待一個不計代價的擁抱。
不管是快是慢,我還是堅持著方向,
朝著目標前進。
ps.
林強有張專輯叫驚蟄,
獲第17屆金曲獎「最佳跨界音樂專輯」流行音樂獎,
但畢竟是非主流,網路上找不太到相關的資訊,
不過我覺得很有趣,尤其是文案,
以下節錄專輯的介紹,等有空我再去找找這張專輯來聽。
『中年男人的中年驚蟄,是人生的態度,也是對音樂反芻後所得到的一縷清香。
沒有了什麼都不怕的血氣方剛,在這幾年的蟄伏摸索後,步入中年的他,
用他最擅長的音樂,來說出他對這塊土地及周遭人事物的想法,
用他獨樹一格的順暢旋律聲線來表現多層次的感知。
如初春南國天空般的變幻多貌,多種層次的聲響與拍脈,
在不同時空聆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氣韻。
在立體音畫概念下,運用台灣的生活素材,
讓不認識台灣的人透過音樂想像台灣的樣貌。
林強與法國 MK2 公司合作以「 立體音畫」概念創作 的一張「驚蟄」專輯,
在台灣地區特地加贈一張超值 DVD,
其中包括三軌與故宮合作的音樂 MV 主打歌,以及專輯完整介紹和林強的相片集錦,
結合故宮的古畫,台北的街景,鄉村的叢林鳥叫以及時尚風華的燈光幻影,
充滿創意的想像空間,讓人大為驚嘆激賞。
「驚蟄」裡聽得到大鑼、中國樂器、歌仔戲等聲音,
加上他的個人歌曲演唱,
又有「西北雨」電民謠、台語吟詩、夜市裡招攬客人的呼喊等非常台灣的元素,
專輯裡使用的語言是國語、台語、英語和法語。
林強這次一手包辦所有的創作與演出,
還有一首是清新電氣團NYLAS為短片< 神的孩子>所創作的主題曲--Through the Night的混音remix 版本;
以及三首使用在侯孝賢導演新作< 最好的時光>中的電影配樂!
充滿時尚的節奏律動與流暢的音符節拍,加上多首林強個人的魅力演唱歌曲,
用音樂營造一個多層次的文化想像空間,展現對這塊土地的熱愛與浩瀚華人文化孺慕的融合! 』